历史上的第一酒鬼,他被妻子踹进酒缸,三天后才爬出来,爬出来后还说出3个字,这3个字流行到现在。
刘伶,字伯伦,大约生于公元221年,死于300年左右,是魏晋时期沛国(今安徽宿县)人。他身高不到一米五,长得也不咋地,但才华横溢,是竹林七贤之一。《晋书》里说他年轻时做过建威参军,本想在官场干出一番事业,可他信奉道家的“无为而治”,跟当时儒家主导的官场完全不搭。后来被罢官后,他彻底对仕途死心,干脆跑去跟嵇康、阮籍这些文人隐居竹林,整天喝酒写诗,过起了自由散漫的日子。 刘伶爱酒到了什么程度?据说家里常备大缸存酒,每天都喝得醉醺醺。他出门坐鹿车,车上放一壶酒,后面还有仆人扛着锄头跟着,他交代说:“我要是醉死了,就地挖坑埋了。”这事儿后来成了“鹿车荷锸”的典故,足见他对酒的痴迷和对生死的无所谓。他还写过《酒德颂》,把自己比作“大人先生”,吹捧喝酒的快乐,讽刺那些礼法规矩,彻底展现了他放荡不羁的一面。
刘伶的嗜酒可不只是个人爱好,家里也跟着遭殃。他老婆看他天天醉得不成样子,家里的钱都拿去买酒了,早就受够了。有一次,她趁刘伶不在,把家里所有酒坛酒壶砸了个稀巴烂,想逼他戒酒。刘伶回来一看,没酒喝急得抓耳挠腮,但脑子一转,跟老婆说:“我发誓戒酒,给我弄点酒肉祭神吧。”他老婆还真信了,赶紧买了酒肉回来。结果刘伶假装祷告,喊了句:“天生刘伶,以酒为名,妇人之言,慎不可听!”然后抓起酒就猛灌,喝完倒地就睡。他老婆气疯了,一脚把他踹进院子里的大酒缸里,缸里还有半缸酒,刘伶就这么泡在里面了。 刘伶被踹进酒缸后,整整三天没动静。他老婆气归气,过几天还是有点担心,怕他真出事。回去一看,酒缸里一点声音都没有,她心里咯噔一下,以为他真死了。可走近一看,刘伶竟然抓着缸沿爬了出来,满身酒味,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,嘴里还嘀咕着:“还有谁?”这三个字带着醉意和倔强,听得他老婆又气又无奈,只能摇摇头走人。
这事儿之后,刘伶一点没收敛,反而更变本加厉。他继续跟竹林七贤的朋友聚会喝酒,喝完就胡言乱语,连酒坛都喝空了。他还是老样子,坐着鹿车到处跑,仆人扛锄头跟在后面,随时准备“醉死即埋”。有次跟人吵架,对方要揍他,他慢悠悠地说:“我这鸡肋一样的身子,哪经得起你拳头?”对方一听就笑了,气也消了。刘伶这种怪脾气虽然不靠谱,却也因为真实得可爱,被后人记住。 刘伶这人得放在魏晋时期看才明白。那时候,司马氏篡权,政治黑暗,文人动不动就被牵连杀头,像嵇康就被处死了。刘伶看透了这些,干脆用酒麻痹自己,逃避现实。他的放荡不羁,其实是那一代文人无奈和抗争的一种方式。他拒绝晋武帝的征召,宁愿醉着推辞,也不愿卷入官场,也算是一种骨气。 刘伶爬出酒缸说的“还有谁”,后来成了民间酒桌上的笑谈。喝多了的人总爱拍桌子喊一句“还有谁”,好像在学刘伶那股醉后的倔劲儿。这三个字简单粗暴,却带着魏晋名士的狂放味道,愣是传到了现在。他的《酒德颂》也影响不小,后来的文学作品、戏曲里常拿他当原型,塑造成一个嗜酒的狂人。他活到80岁左右,嗜酒还能活这么久,也算是个奇迹。